復習備考

業務中心: | 0371-55696552 18037153049 |
您的當前位置:魯班培訓-一建培訓,二建培訓,監理,注冊安全工程師等 > 復習備考 > 模擬試卷 >
2015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考前絕密試卷四(2)
作者:魯班培訓 來源:魯班培訓 瀏覽: 添加日期:2015-09-08
三、 案例分析題(共 5 題,(一)、(二)、(三)每題 20 分,(四)(五)題各 30 分)
(一)
背景資料:
某寫字樓項目,建筑面積 84540.4m2,兩層連通整體地下室,地上為兩棟塔樓,基礎形式為筏板基礎,結構體系為全現澆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地下結構設計為 2mm+2mm 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外防水。地下結構施工過程中,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地下室底板外防水設計為兩道,置于混凝土墊層上。施工單位擬采用熱熔法、均滿粘施工,監理工程師認為施工方法存在不妥,不予確認。
事件二:地下室單層面積較大,由于設備所需空間要求?地下二層層高達 6.6m,不便于一次施工,故底板、豎向墻體及頂板分次澆筑。監理要求提前上報施工縫留置位置。
事件三:底板施工完后,澆水養護 10d 后監理工程師提出應繼續澆水,施工單位認為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養護時間不少于 7d 即可,現養護 10d 已完全滿足規范。
事件四:地下室防水層保護層做法:頂板與底板一致,采用 50mm 厚細石混凝土;側墻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室內廁浴間防水做法:采用聚氨酯防水,先施工四周墻面,然后施工地面;基層采用 1:2 混合砂漿找平并壓光后施工防水層,再做防水保護層。監理對此做法提出諸多不同意見。
問題:
1.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處,分別寫出理由。
2.事件二中,地下二層墻體與底板、頂板的施工縫分別應留置在什么位置?
3.事件三中,施工單位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4.指出事件四中各做法的不正確之處,并分別給出正確做法。
(二)
背景資料:
某辦公樓工程,建筑面積 82000m2,地下 2 層,地上 22 層,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距鄰近六層住宅樓 7m。地基土層為粉質黏土和粉細砂,地下水為潛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0.5m。基礎為筏板基礎,埋深 14.5m,基礎底板混凝土厚 1500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采取整體連續分層澆筑方式施工。基坑支護工程委托有資質的專業單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現場機具、設備清洗。主體結構選擇有相應資質的 A 勞務公司作為勞務分包,并簽訂勞務分包合同。
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基坑支護工程專業施工單位提出基坑支護降水采用“排樁十錨桿十降水井”的方案,施工總承包單位要求多提出幾種方案進行比選。
事件二: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澆筑從高處開始,沿短邊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進行。在混凝土澆筑完 12h 內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保溫養護,養護持續 7d。養護至 72h 時,測溫顯示混凝土內部溫度 70℃,混凝土表面溫度 35℃。
問題:
1.本工程基坑工程屬于幾級基坑?并寫出該安全等級基坑的判定標準。
2.事件一中,適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護及降水方案還有哪些?
3.降排的地下水還可直接用于施工現場哪些方面(至少列出三項)以
4.指出事件二中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及養護的不妥之處,并分別寫出正確做法。
(三)
背景資料:
某市大學城園區新建音樂學院教學樓,其中中庭主演播大廳層高 5.4m,雙向跨度19.8m,設計采用現澆混凝土井字梁。施工過程中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模架支撐方案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批后報監理簽字.監理工程師認為其支撐高度超過 5m,需進行專家論證。
事件二:按監理工程師提出的要求,施工單位組織成立以企業總.工程師、監理、設汁單位技術負責人、同時還聘請了外單位相關專業專家共計七人組成專家組,對模架方式進行論證。專家組提出口頭論證意見后離開,論證會結束。
事件三:在演播大廳屋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因西側模板支撐系統失穩,發生局部坍塌,使東側剛澆筑的混凝土順斜面往西側流淌,致使整個樓層模架全部失穩而相繼倒塌。
整個事故未造成人員死亡,重傷 9 人,輕傷 14 人,估計直接經濟損失達 1300 萬元。事故發生后,施工單位立刻向相關部門報告事故發生情況。
問題:
1.事件一中.監理工程師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該方案是否需要進行專家論證?為什么?
2.指出事件二中不妥之處,并分別說明理由。
3.事件三中,按造成損失嚴重程度劃分應為什么類型事故?并給出此類事故的判定標準。
4.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報告事故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至少列出四條)?
(四)
背景資料:
某公司承接一座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辦公樓,內外墻及框架間墻采用 GZL 保溫砌塊砌筑。
在簽訂施工合同后,發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總承包單位任命李某為該工程的項目經理,并規定其有權決定授權范圍內的項目資金投入和使用。
事件二:施工總承包單位項目部對合同造價進行了分析,人工費為 1508 萬元,材料費 2635 萬元,機械費 714 萬元,企業管理費 1054 萬元,利潤 293 萬元,規費 211 萬元,稅金 251 萬元。
事件三:造價員填報一般措施項目一覽表包含施工降水、施工排水、已完工程及設備保護、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夜間施工等項目。造價工程師匯總時認為措施項目存在缺項,提出本工程不適用的項目單價填 0,但項目名稱不能漏項,責令補充齊全措施條目:
事件四:該項目的 GZL 保溫砌塊砌筑工程目標成本為 305210.50 元,實際成本為 333560.40 元,比目標成本超支了 28349.90 元,施工單位運用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對 GZL 保溫砌塊砌筑工程施工成本進行分析: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砌筑量、單價、損耗率等因素的變動對實際成本的影響程度,有關對比數據見下表。

問題:
1.根據《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事件一中的項目經理除“項目資金投入和使用”外都還應該有哪些權限(至少列出五項)?
2.事件二中,按照“完全成本法”核算,施工總承包單位的施工成本是多少萬元?
3.造價工程師提出的一般措施項目還應補充哪些(至少列出四項)?
4.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對成本增加的具體影響。除因素分析法外,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常用的還有哪些(至少列出三項)?
(五)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兩棟住宅樓,總建筑面積 65000m2,均為筏板基礎(上反梁結構),地下 2 層,地上 30 層,地下結構連通,上部為兩個獨立單體,呈“一”字形設置。設計形式一致,地下室外墻南北向距離 40m,東西向距離 120m。
施工過程中發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項目經理部首先安排了測量人員進行平面控制測量定位,很快提交了測量成果,為工程施工奠定了基礎。
事件二:項目經理部編制防火設施平面圖后,立即交由施工人員按此進行施工。在基坑上口周邊四個轉角處分別設置了臨時消火栓,在 60m2 的木工棚內配備了 2 只滅火器及相關消防輔助工具。消防檢查時對此提出了整改意見。
事件三:基坑及土方施工時設置有降水井。項目經理部針對本工程具體情況制訂了《××工程綠色施工方案》,對“四節一環保”提出了具體技術措施,實施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事件四:結構施工至 12 層后,項目經理部按計劃設置了外用電梯,相關部門根據《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 中《施工升降機檢查評分表》的內容逐項進行檢查,二通過驗收準許使用;
事件五:房心回填土施工時正值雨季,土源緊缺,工期較緊,..項目經理部在回填后立即澆筑地面混凝土面層。在工程竣工初驗時,該部位地面局部出現下沉,影響使用功能,監理工程師要求項目經理部整改。
問題:
1.事件一中,測量人員從進場測設到形成細部放樣的平面控制測量成果需要經過哪些主要步驟?
2.事件二中存在哪些不妥之處?并分別寫出正確做法。
3.事件三中,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工程綠色施工方案》在節水方面應提出哪些主要技術要點(至少列出四項)?
4.事件四中,《施工升降機檢查評分表》檢查項目包括哪些內容(至少列出 5 項)?
5.事件五中,導致地面局部下沉的原因有哪些?在利用原填方土料的前提下,給出處理方案中的主要施工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