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備考

業務中心: | 0371-55696552 18037153049 |
您的當前位置:魯班培訓-一建培訓,二建培訓,監理,注冊安全工程師等 > 復習備考 > 歷年真題 >
2014一級建造師培訓通信與廣電講義(八)
作者:魯班培訓 來源:魯班培訓 瀏覽: 添加日期:2015-07-14
1L412030 移動通信系統的測試和優化
1L412031移動通信系統的測試內容
一、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的測試
(一)基站側的本機測試
1. 基站站點參數表: 包含站名、 站號、 配置、 基站經緯度、 天線高度、 天線增益、 天線半功
率角、天線方位角、俯仰角、基站類型等。
2. 基站測試:包含基站基帶部分測試、基站本機單板測試和基站天饋線部分測試三部分。
(1) 基站基帶部分測試包含基站發射機測試與接收機測試; 基站發射機測試需要對發射頻率
偏差、相位誤差、載波功率電平、功率/時間包絡圖、調制頻譜及雜散輻射電平進行測試。
(3) 基站天饋線部分測試包括天饋線駐波比(VSWR) 測試及天饋線系統的增益計算。
(二)交換側的測試:包含交換系統功能檢驗與交換子系統設備性能指標測量。
1. 交換系統功能檢驗包含13項內容:
2. 移動交換子系統設備性能指標測量
( 1 ) 接通率: 在開局前應用模擬呼叫器和人工撥打進行大話務測試, 包括對局內和局間(移
動局和本地局)接通率的測試。 局內接通率應達到99.96% ,局間接通率應達到 98%。
( 2 ) 局間中繼測試:正常通話、久叫不應、中繼忙、呼叫空號等性能應良好。
( 3 ) 同步檢驗:時鐘基本功能、同步設備倒換功能及時鐘頻率偏移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
( 4 )2Mbit 接口參數。
二、 移動通信設備的網絡測試
移動通信設備的網絡測試主要是針對網絡性能進行驗證測試, 測試內容包含網絡性能統
計測量、路側和撥打測試三項工作。
(一)網絡性能統計測量:常用的重要指標包含話務掉話比、網絡負荷、掉話率、話務量、
切換成功率、壞小區比例、擁塞率、系統接通率等。
(二)路測(DT) :通過收集信令消息,借此反映當前移動過程中的網絡覆蓋、信號質量、 接
通率等一系列問題。
(三) 撥打測試(CQT) (2007真題考點: 選點數目 , 教材變化) : CQT測試是在測試區域選擇
多個測試點, 在每個點進行一定數量的呼叫, 通過呼叫接通情況及測試者對通話質量的評估,
分析網絡運行質量和存在的問題。 選點原則:大型城市宜選50個測試點,中型城市宜選30
個測試點,小型城市選20個測試點。測試點應按照地理、話務、樓宇功能等因素綜合考慮,
均勻分布。 市區內應選擇機場(或火車站、 碼頭等交通樞紐) 、 商業娛樂中心、 賓館以及高
話務密度地區10個室內測試點。 選點時, 應結合客戶服務中心記錄用戶對網絡質量的投訴情
況,城市已投入使用的最高層建筑、最大商業中心等多層建筑也應列入選點范圍。
1L412032移動通信系統的網絡優化要求
一、網絡優化的概念
移動通信網絡的特點決定了網絡覆蓋、容量、質量三者之間的矛盾(2007、 2010真題考
點) ,網絡優化的方法之一就是平衡這三者之間的矛盾。
(2010)移動通信的網絡優化是平衡( )之間矛盾的過程。
A.覆蓋 B.容量
C.質量 D.安全 E.成本
參考答案: ABC
二、網絡優化的分類
1 . 從網絡的結構方面來劃分,移動通信的網絡優化可分為無線網絡優化和交換網絡優化兩
個方面。 無線網絡優化主要是對基站子系統無線資源參數及小區參數進行微調。 交換網絡的
優化涉及調整交換側的容量和參數兩項內容。
2 . 網絡建設過程中的突出矛盾就是覆蓋和質量(2011真題考點) 的問題。隨著網絡的成熟,
覆蓋問題得到解決,但用戶不斷地增加,網絡表現為容量和質量之間的矛盾突出。
三、網絡優化步驟: 1. 網絡數據收集; 2 . 優化工具準備; 3. 網絡話務統計分析; 4 . 路測
(DT) 及室內CQT測試,測試數據分析; 5. 參數修改及結果驗證
四、網絡優化的內容與性能指標(考試重點)
從NSS側來看, 主要應提高交換的效率, 適當增加交換容量和調整中繼數量; (2009、 2010
真題考點) 從BSS側來看, 主要包含基站或天線的位置、 方位角或下傾角、 增加信道數、 小區
參數等。從移動終端感知來講,網絡指標主要包括掉話率、呼叫建立成功率、語音質量、 上
下行速率等。 (2007、 2013真題考點)
(2013)從移動終端可感知的移動通信網絡指標主要有( )。
A.掉話率 B.呼叫建立成功率
C.語音質量 D.上下行速率 E.系統容量
參考答案: ABCD
網絡優化應主要從掉話、無線接通率、切換、干擾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2011、 2012
真題考點)
(2012) 移動通信系統的網絡優化主要從( )方面來分析。
A 掉話 B 干擾
C 無線接通率 D 切換 E 擁塞率
參考答案: ABCD
1. 掉話分析: 找出掉話的原因是屬于無線的掉話, 還是系統內部參數的設置不當引起系統內
部處理失敗的系統掉話。 分析時, 可以通過了解參數設置如切換參數、 切換門限等找出掉話
的原因,有時還需要根據用戶反映,進行路測初CQT呼叫質量測試等手段的配合,通過分析
信號場強、信號干擾、參數設置找出掉話原因。
2. 無線接通率分析: 影響接通率的主要因素是業務信道和控制信道的擁塞, 以及業務信道分
配中的失敗。解決辦法是進行話務的均衡和話務分擔,或者增加該站的容量資源。
3. 切換分析: 應首先檢查定義的鄰區關系的準確程度, 接下來要檢查目標小區是否由于硬件
問題、 擁塞或傳輸及交換故障導致無法指派; 還需要檢查無線環境是否可能導致干擾, 使得
切換的信令不暢, 手機無法占用系統所分配的信道; 還需檢查是否與切換參數和相鄰小區參
數的定義有關。
4. 干擾分析: GSM是干擾受限系統,干擾會增加誤碼率,降低語音質量。嚴重超過門限的,
還會導致掉話。一般規定誤碼率應在3%以內,大于10%將無法正常解碼還原聲音。 CDMA和
TD-SCDMA是自干擾系統, 具有較強的抗多徑干擾和抗窄帶干擾的能力。 CDMA和TD-SCDMA系統,
干擾會降低系統的容量,很強的多徑干擾和窄帶干擾會嚴重影響網絡的指標。 WCDMA也是干
擾受限系統,網絡的質量與容量與背景噪聲有關。對于上述干擾,可以通過話務統計分析、
用戶反映及采用掃頻儀等實際路測跟蹤來排查。
1L412040 微波通信和衛星通信系統調測
1L412041 SDH微波設備及系統調測
二、 中繼段測試項目 : 中頻幅頻特性和中頻群時延響應特性測試、 收信接收場強、 分集接收
系統絕對時延差的測試和調整、交叉極化改善度測試和調整。
三、系統測試
(一)保護倒換功能的驗證:包括人工模式保護倒換功能的驗證、自動倒換功能的驗證和波
道倒換優先級的驗證三項內容。
1L412042衛星通信系統測試及入網驗證測試
地球站測試分為單機測試、分系統測試、衛星鏈路開通測試等幾項測試內容。
一、 單機測試: 測試內容包括高功率放大器測試、 輸出功率和增益測試、 輸出噪聲和雜散試、
低噪聲放大器測試、增益一頻率特性測試、互調失真測試、變頻器測試、幅頻特性測試、 群
時延特性測試、相位噪聲測試等。 (2006真題考點)
二、地球站天線系統測試:分為饋源系統測試和天線入網驗證測試。
四、衛星鏈路開通測試: 一個地球站的衛星鏈路開通測試的測試方法共有3種: 1. FLU完全
測試; 2. ELU存在載頻測試; 3. ALU簡略測試。
六、 驗證測試項目 : 分為天線測試和站內測試兩大部分。 一般先進行站內測試, 再進行天線
系統測試。
1L412050 電源施工技術
1L412051電源施工安裝工藝和技術要求
一、 配電設備的安裝: 各種電源設備的規格、 數量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 配電設備的安裝位
置應符合工程設計圖紙的規定。 柜式設備機架安裝時與地面加固, 機架頂部應與走線架上梁
加固。 設備工作地線要安裝牢固, 防雷地線與機架保護地線安裝應符合工程設計要求。 設備
安裝必須按抗震要求加固。
二、電池架的安裝: 位置應符合設計圖紙規定。防腐處理??拐鸺庸?。
三、 蓄電池安裝: 電池單體如不平整,應用油氈墊實。安裝固定型鉛酸蓄電池時,電池標
志、比重計、溫度計應排在外側(維護側) 。安裝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時,應用萬用表檢
查電池端電壓和極性(2009真題考點) ,保證極性正確連接。
(2009) 安裝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時,應使用萬用表檢查電池端( ),以保證正確連接。
A.電壓和極性 B.電流和電阻
C.電壓和電阻 D.電阻和極性
參考答案: A
安裝蓄電池組時,應根據饋電母線(匯流條)走向確定蓄電池正、負極的出線位置。 酸
性蓄電池不得與堿性蓄電池安裝在同一電池室內。
五、柴油發電機組安裝
(四) 管路涂漆。 氣管: 天藍色或白色; 水管: 進水管淺藍色, 出水管深藍色; 油管: 機油管
黃色, 燃油管棕紅色; 排氣管: 銀粉色。 在管路分支處和管路的明顯部位應標紅色的流向箭
頭。
1L412052電源系統加電檢驗和電池充放電要求
三、 直流配電設備通電檢驗內容包括: 輸入、 輸出電壓、 電流測試值應符合指標要求。 可接
入兩組蓄電池, “浮一均” 充電轉換性能應符合指標要求。過壓、過流保護電路和輸出端
浪涌吸收裝置功能應符合指標要求, 電壓過高、 過低、 熔斷器熔斷等聲、 光告警電路應工作
正常。配電設備內部電壓降應符合指標要求。
五、 逆變設備通電測試檢驗, 內容包括: 輸入直流電壓、 輸出交流電壓、 穩壓精度、 諧波含
量、 頻率精度、 雜音電流應符合技術指標要求; 市電與逆變器輸出的轉換時間應符合技術指
標要求;輸入電壓過高、過低、輸出過壓、欠壓、過流、短路等保護電路動作應可靠,聲、
光告警電路工作正常。
六、開關整流設備通電測試檢驗
(三) 其他性能的檢查: 功率因數、 效率和設備噪聲應滿足技術指標要求(2007、 2012真題考
點) 。應能提供滿足“三遙” 性能要求的本地和遠地監控功能接口。
(2012) 功率因數、效率、噪聲是( )的技術指標。
A 蓄電池 B 直流配電設備
C 交流配電設備 D 開關整流設備
參考答案: D
1L412060 通信線路施工技術
1L412061線路工程施工通用技術
一、光(電)纜線路路由復測
(一)光(電)纜線路路由復測的主要任務:根據設計核定光(電)纜(或硅芯管)的路由
走向及敷設方式、 敷設位置、 環境條件及配套設施的安裝地點; 核定和丈量各種敷設方式的
地面距離, 核定光(電) 纜穿越鐵路、 公路、 河流、 湖泊及大型水渠、 地下管線以及其他障
礙物的具體位置及技術措施; 核定三防(防雷、 防白蟻、 防腐) 地段的長度、 措施及實施的
可能性;核定溝坎保護的地點和數量;核定管道光(電)纜占用管孔位置;根據環境條件,
初步確定接頭位置;為光(電)纜的配盤、光(電)纜分屯及敷設提供必要的數據資料; 修
改、補充施工圖。
(二) 路由復測的原則: 復測時應嚴格按照批準的施工圖設計進行; 如遇特殊情況或由于現場
條件發生變化等其他原因,必須變更施工圖設計選定的路由方案或需要進行較大范圍(500m
以上范圍) 變動時,應與設計、建設(或監理) 單位協定,并按建設程序辦理變更手續;市區
內光(電) 纜埋設路由及在規劃線內穿越公路、 鐵路位置如發生變動時, 應報當地相關部門審
批后確定。
(三)路由復測的工作內容:路由復測小組由施工單位組織,小組成員由施工、監理、建設
(或維護) 和設計單位的人員組成。 繪圖時應核實復測的路由與施工圖設計有無差異, 路由
變動部分應按施工圖的比例繪出路由位置及路由兩側50m以內的地形和主要建筑物; 繪出“三
防” 設施的位置和保護措施、 具體長度等。 穿越較大的障礙物時, 如位置變更應測繪出新的
斷面圖。
二、光纜的單盤檢驗與配盤(考試重點)
(一)光纜的單盤檢驗:單盤光(電)纜檢驗主要進行外觀檢查和光(電)特性測試。
1 . 外觀檢查:檢查光(電)纜盤有無變形,護板有無損傷,各種隨盤資料是否齊全。外觀
檢查工作應請供應單位一起進行。 開盤后應先檢查光(電) 纜外表有無損傷; 對經過檢驗的
光(電)纜應作記錄,并在纜盤上做好標識。
2. 光纜的光電性能檢驗(2009、 2010、 2012真題考點) : 包括光纜長度的復測、 光纜單盤損耗
測量、光纖后向散射信號曲線觀察和光纜護層的絕緣檢查等內容。
( 1 ) 光纜長度復測應100%抽樣,按廠家標明的折射率系數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 ) 測試光
纖長度;按廠家標明的扭絞系數計算單盤光纜長度。
( 2 ) 光纜單盤損耗應用后向散射法(OTDR法)測試。測試時,應加1?2km的標準光纖(尾
纖),以消除OTDR的盲區,并做好記錄。
( 3 ) 光纖后向散射曲線用于觀察判斷光纜在成纜或運輸過程中,光纖是否被壓傷、斷裂或
輕微裂傷,同時還可觀察光纖隨長度的損耗分布是否均勻,光纖是否存在缺陷。
( 4 ) 光纜護層的絕緣檢查除特殊要求外,施工現場一般不進行測量。但對纜盤的包裝以及
光纜的外護層要進行目視檢查。
(2012) 光纜線路施工中,光纜單盤檢驗必須進行的測試項目有( ) 。
A 光纖長度 B 光纖損耗
C 光纖護層耐壓 D 光纖后向散射曲線
E 光纜護層的絕緣檢查
參考答案: ABDE
(二)光纜配盤
1 . 光纜配盤要求精致準確。光纜配盤要在路由復測和單盤檢驗后,敷設之前進行。配盤時
應按規定長度預留,避免浪費,且單盤長度應選配合理,盡量做到整盤配置,減少接頭。
2 . 配盤時應考慮光纜接頭點盡量安排在地勢平坦、穩固和無水地帶。管道光纜接頭應盡量
避開交通道口; 埋式與管道交界處的接頭, 應安排在人(手) 孔內; 架空光纜接頭盡可能安
排在桿旁或桿上。
3 . 光纜端別應按順序配置,一般不得倒置。分支光纜的端別應服從主干光纜的端別。
4 . 光纜配盤時, 如在中繼段內有水線防護要求的特殊類型光纜,應先確定其位置,然后從
特殊光纜接頭點向兩端配光纜。
三、電纜單盤檢驗與配盤
(一) 電纜單盤檢驗: 外觀檢查、環阻測試、不良線對檢驗、絕緣電阻檢驗和電纜氣閉性能
檢驗。
(二)電纜配盤
1 . 根據制造長度配盤:在一定的地段配設一定長度的電纜,以避免任意截斷電纜,避免增
加接頭, 浪費材料。 管道電纜配盤前, 應仔細測量管道長度, 根據實際測量長度進行配盤(全
塑電纜嚴禁在管道中間接頭) , 合理計算電纜在人(手) 孔中的迂回長度、 電纜接頭的重疊
長度和接續的操作長度。
2 . 根據電纜結構配盤: 同一地段應布放同一類型的電纜,并根據自然地勢等情況,在必要
的地段按設計配置不同結構的電纜。
四、光(電) 纜的曲率半徑。 2 . 電纜曲率半徑必須大于其外徑的15倍。
五、光(電)纜的敷設: 光(電)纜敷設時,應按照A 、 B端敷設;敷設時應考慮纜的牽引
力必須滿足設計要求。
六、光(電)纜接續、測試(考試重點)
(一)光纜的接續
1 . 光纜接續的一般要求:光纖接續前應核對光纜端別、光纖纖序,并對端別及光纖纖序作
識別標志。固定接頭光纖接續應采用熔接法。
2 . 光纖接續時,現場應采取OTDR監測光纖連接質量,并及時作好光纖接續損耗和光纖長度
記錄。 直埋光纜接續前后應測量光纜金屬護層的對地絕緣電阻, 以確認單盤光纜的外護層是
否完好和接頭盒安裝密封是否良好; 光纜加強芯在接頭盒內必須固定牢固, 金屬構件在接頭
處一般應電氣斷開。 預留在接頭盒內的光纖應保證足夠的盤繞半徑。 帶狀光纜的光纖帶不得
有“ S” 彎。
(二) 光纜測試(2007、 2010、 2011、 2013真題考點)
光纜測試包括單盤光纜測試、光纜接續現場監測及光纜中繼段測試。
1 . 在實際工程中,光纖連接損耗的現場監測普遍采用OTDR監測法。該方法在精確測量接頭
損耗,還能測試光纖單位長度的損耗和光纖的長度,觀測被接光纖是否出現損傷和斷纖。 在
工程中應推廣使用遠端環回監測法, 光纖接頭損耗的評價應以該接頭的雙向測試的算術平均
值為準。
2 . 光纜中繼段測試內容包括中繼段光纖線路衰減系數及傳輸長度、光纖通道總衰減、光纖
后向散射信號曲線、偏振模色散(PMD) 和光纜對地絕緣(直埋部分) 。
( 1 ) 中繼段光纖線路衰減系數(dB/km ) 及傳輸長度的測試:在完成光纜成端和外部光纜接
續后,應采甩OTDR測試儀在ODF架上測量。光纖衰減系數應取雙向測量的平均值。
( 2 ) 光纖通道總衰減:光纖通道總衰減包括光纖線路自身損耗、光纖接頭損耗和兩端連接
器的插入損耗三部分, 測試時應使用穩定的光源和光功率計經過連接器測量, 可取光纖通道
任一方向的總衰減。
( 3 ) 光纖后向散射曲線:用OTDR測試儀進行測試。 光纖后向散射曲線應有良好線形且無明
顯臺階,接頭部位應無異常。
( 4 ) 偏振模色散PMD測試:按設計要求測量中繼段的PMD。
( 5 ) 光纜對地絕緣測試:光纜對地絕緣測試應在直埋光纜接頭監測標石引出線測量金屬護
層的對地絕緣。測量時一般使用高阻計,若測試值較低時應采用500伏兆歐表測量。
(2013)使用 OTDR 可以測試的項目有( ) 。
A 光纖衰減系數 B 散射
C PMD 測試 D 傳輸長度
參考答案: ABCD
(三)電纜的接續與測試
1 . 全塑電纜芯線接續必須采用壓接法。全色譜電纜必須按色譜、色帶對應接續。
2 . 電纜測試包括單盤電纜測試和電纜竣工測試。電纜竣工測試內容有:環路電阻、工作電
容、屏蔽層電阻、絕緣電阻、接地電阻、近端串音衰耗。
1L412062架空線路工程施工技術
一、立桿
(三)立電桿的基本要求
1 . 直線線路的電桿位置應在線路路由中心線上。
二、拉線
1 . 拉線程式的決定因素:拉線程式由桿路的負載、線路負荷、角深的大小、拉線的距高比
等因素決定。
3. 拉線安裝的基本要求
( 4 ) 靠近電力設施及熱鬧市區的拉線,應在距地面垂直距離不小于2m的地方根據設計規定
加裝絕緣子;人行道上的拉線宜以塑料保護管、竹筒或木樁保護。
三、避雷線及地線。
四、架空吊線
2 . 線路與其他設施的最小水平凈距、與其他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凈距以及交越其他電氣設施
的最小垂直凈距應符合《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范》 要求。
3 . 吊線在電桿上的坡度變更大于桿距的20%時, 應加裝仰角輔助裝置或俯角輔助裝置。 輔助
裝置的規格應與吊線一致。
4 . 吊線原始垂度應符合設計或規范要求。 在20° C以下安裝時, 允許偏差不大于標準垂度的
10%; 在20° C以上安裝時,允許偏差不大于標準垂度的5%。
5 . 吊線在終端桿及角深大于15m的角桿上, 應做終結; 相鄰桿檔電纜吊線負荷不等或在負荷
較大的線路終端桿前一根電桿應按設計要求做泄力桿,吊線在泄力桿應做輔助終結。
五、架空光(電)纜敷設
3 . 架空光(電)纜敷設后應自然平直,并保持不受拉力、無扭轉、無機械損傷狀態。
六、架空光(電)纜的保護
光(電) 纜線路與強電線路平行、 交越或與地下電氣設備平行、 交越時, 其隔距應符合
設計要求; 光(電) 纜線路進入交接設備時, 可與交接設備共用一條地線, 接地電阻應滿足
設計要求。 若強電線路對光(電) 纜線路的感應縱電動勢以及對電纜和含銅芯線的光纜線路
干擾影響超過允許值時, 應采取防護措施。 光(電) 纜線路在郊區、 空曠地區或雷擊區敷設
時,應按設計規定采取防雷措施。光(電) 纜線路毎隔2km左右,應將金屬屏蔽層與吊線做
保護地線。 在雷害嚴重地帶敷設架空光(電) 纜時, 應裝設架空地線, 分線設備及用戶終端
應安裝保護裝置。
七、敷設墻壁光(電)纜
1L412063直埋線路工程施工技術
一、挖填光(電)纜溝
4. 光纜溝的質量要求為五個字:直、弧、深、平、寬。即以施工單位所畫灰線為中心開挖
纜溝, 光纜線路直線段要直, 不得出現蛇行彎; 轉角點應為圓弧形, 不得出現銳角; 按土質
及地段狀況, 纜溝應達到設計規定深度; 溝底要平坦, 不能出現局部梗阻、 塌方或深度不夠
的問題;為了保證附屬設施的安裝質量,必須按標準保證溝底的寬度。
5 . 光(電) 纜溝回填土時, 應先回填300mm厚的碎土或細土, 并應人工踏石質溝應在敷設前、
后鋪100mm厚碎土或細土;待安裝完其他配套設施(排流線、紅磚、蓋板等)后,再繼續回
填土, 每回填300mm應人工踏平一次; 第一次回填時, 嚴禁用鐵鍬、 鎬等銳利工具接觸光纜,
以免損傷光纜; 回填土應高出地面100?150mm; 農田內下層多石質的纜溝, 其耕作層應回填
原土。
二、直埋光(電)纜敷設安裝及保護
1 . 同溝敷設的光(電)纜不得重疊或交叉。 布放光(電)纜時應防止纜在地上拖放,應采
取措施防止光 (電) 纜外護層摩擦破損; 應保證光(電)纜全部貼到溝底, 不得有背扣; 光
纜在各類管材中穿放時,管材內徑應不小于光纜外徑的1.5倍(2011案例真題考點) 。
2 . 穿越允許開挖路面的公路或鄉村大道時,光纜應采用鋼管或塑料管保護;穿越有動土可
能的機耕路時, 應采用鋪紅磚或水泥蓋板保護; 通過村鎮等動土可能性較大的地段時, 可采
用大長塑料管、 鋪紅磚或水泥蓋板保護; 穿越有疏浚、 拓寬規劃或挖泥可能的溝渠、 水塘時,
可采用半硬塑料管保護,并在上方覆蓋水泥蓋板或水泥砂漿袋。
3 . 光(電)纜線路在下列地點應采取保護措施:
( 1 ) 高低差在0.8m及以上的溝坎處,應設置護坎保護。
( 2 ) 穿越或沿靠山澗、溪流等易受水流沖刷的地段,應設置漫水坡、擋土墻。
( 5 ) 當光(電)纜線路無法避開雷暴嚴重地域時,應采用消弧線、避雷針/排流線等防雷措
施。
三、光(電)纜線路標石的埋設(考試重點)
1 . 埋設光(電)纜標石地點:光纜接頭處、轉彎點、預留處;適于氣流法敷設的長途塑料
管的開斷點及接續點(直埋光纜的接頭處應設置監測標石);穿越障礙物或直線段落較長,
利用前后兩個標石或其他參照物尋找光纜有困難的地方; 敷設防雷排流線、 同溝敷設光(電)
纜的起止地點;
2 . 標石埋設應符合規范要求; 標石的標識格式(2006、 2007、 2011、 2012、 2013案例真題考
點)

(2012) 下列標識中,用于表示光纖線路工程障礙標石的是( ) 。

參考答案: C
(2013 案例第 5 題) 新增的直線標石為:

四、光纜線路對地絕緣
1 . 直埋光纜線路對地絕緣測試, 應在光纜回填300mm后和光纜接頭盒封裝回填后進行。 光纜
線路對地絕緣監測裝置應與光纜的金屬護層、金屬加強芯及接頭盒進水檢測電極相連接。
2 . 直埋光纜線路對地絕緣電阻測試,應根據被測試對地絕緣電阻值的范圍,按儀表量程確
定使用高阻計或兆歐表。
1L412064管道線路工程施工技術
一、 管孔選用原則: 先下后上, 先側后中, 大對數電纜、 干線光纜一般應敷設在靠下靠邊的
管孔。管孔必須對應使用。同一條光(電) 纜所占用的孔位,在各個人(手) 孔應盡量保持
不變。
四、 管道光(電)纜敷設
1 . 敷設管道光(電) 纜時, 應在管道進、 出口處采取保護措施, 避免損傷光(電) 纜外護層。
4 . 光纜接頭處兩側光纜預留的重疊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接續完成后的光纜余長應按設計
規定的方法,盤放并固定在人(手)孔內。
5 . 光(電)纜和接頭在人孔內的排列規則如下:
(2) 電纜接頭應平直安放在托架中間,并考慮留有今后維護中拆除接頭包管的移動位置;
6. 人(手)孔內的光(電)纜應有醒目的識別標識或標志吊牌。
1L412065綜合布線工程施工技術
一、 綜合布線系統
綜合布線系統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組成, 其中包括傳輸介質(銅線或者光纖) 、 線路管理
及相關連接硬件(比如配線架、 連接器、 插座、 插頭、 適配器等) 、 傳輸電子線路和電器保
護設備等硬件。 (2010、 2013真題考點)
(2013) 綜合布線系統中不包括( )。
A.配線架 B.交換設備
C.電器保護設備 D.傳輸設備
參考答案: B
綜合布線系統可以劃分為6個子系統,從大范圍向小范圍依次為: 建筑群子系統、干線
(垂直)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水平布線子系統、工作區(終端) 子系統。
(2011真題考點)
四、線纜的布放要求
(一)線纜的布放要求
線纜布放前應核對其規格、 程式、 路由及位置是否與設計規定相符; 布放的線纜應平直,
不得產生扭絞、打圈等現象,不應受到外力擠壓和損傷;在布放前,線纜兩端應貼有標簽,
標明起始和終端位置以及信息點的標號; 信號電纜、 電源線、 雙絞線纜、 光纜及建筑物內其
他弱電線纜應分離布放;線纜布放過程中為避免受力和扭曲,應制作合格的牽引端頭。
五、 線纜測試: 包括接線圖測試、 布線鏈路長度測試、 衰減測試、 近端串擾測試、 衰減串擾
比測試、傳播時延測試、回波損耗測試等。
1L412066氣流敷設光纜技術
―、硅芯管道的敷設
二、硅芯管道光纜敷設— 氣流吹放光纜
1L412070 通信管道施工技術
1L412071通信管道施工技術
常用的管材有水泥管、 鋼管、 塑料管。 通信管道的施工順序一般分為劃線定位、 開鑿路
面、 開挖管道溝槽、 制作管道基礎、 管道敷設、 管道包封、 制作人(手) 孔及管道溝槽回填
等工序。
二、開鑿路面與開挖管道溝槽: 開槽時,遇不穩定土壤、挖深超過2m或低于地下水位時,
應進行必要的支護。
三、管道基礎
(一)基礎類別: 天然基礎、素混凝土基礎和鋼筋混凝土基礎。把原土整平、夯實后直接作
為管道基礎稱為天然基礎。 在土質均勻、 堅硬的情況下, 鋪設鋼管管道和塑料管道時可采用
天然基礎(2010真題考點) 。 在土質均勻、 堅硬的情況下, 一般采用素混凝土基礎。 在土質松
軟、 不均勻、 有擾動等土壤不穩定的情況下, 或與其他市政管線交叉跨越頻繁的地段, 一般
采用鋼筋混凝土基礎。
四、管道敷設(考試重點)
(一)水泥管道敷設
1 . 水泥管道的組合結構應構筑在堅實可靠的地基上。 基礎坡度系數一般應在3‰?5‰或按
設計要求。
5 . 并排及上下層管塊的接頭位置均應錯開二分之一管長。
6 . 水泥管道進入人孔處應使用整根水泥管塊。
10 . 當日未敷設完的管道, 應用磚砲體進行封堵, 進人人孔的管道應用塑料管堵塞好, 以防
雜物、泥沙進入管孔。
11 . 管道單段長度不宜超過150m。彎管道的曲率半徑應不小于36m。
12 . 整體管道敷設完成,在回填后應進行試通。
(二)鋼管管道敷設
2 . 鋼管管道可采用天然地基。管道溝挖成后,應對溝底進行夯實,抄平,保證溝槽順直。
坡度系數一般應在3‰?5‰或按設計要求。
6 . 管道敷設時,兩相鄰鋼管應錯口連接。
9 . 管道的單段長度不宜超過150m。
10 . 使用有縫鋼管時,鋼管管縫應置于上方。
(三)塑料管道敷設(2007、 2009、 2010、 2011真題考點:基礎、長度) : 塑料管道分雙壁波
紋管、柵格管、梅花管、硅芯管、 ABS管管道。
1. 雙壁波紋管管道
( 1 ) 按設計要求,選用同材質的雙壁波紋管組成孔群,應敷設在平整、堅實、可靠的混凝
土基礎上,基礎坡度系數一般在3‰?5‰或按設計要求。
( 5 ) —般情況下,雙壁波紋管管道需要做混凝土包封保護。
( 6 ) 管道單段長度不宜超過150m。
2. 柵格管管道
( 1 ) 敷設柵格管管道時,應鋪設在天然地基上,地基坡度系數在3‰?5‰或按設計要求。
( 3 ) 管群鋪設要平直,不能出現局部起伏。跨越障礙時,可敷設彎管道。管材在外力的作
用下自然彎曲,曲率半徑一般不得小于15m。
( 4 ) 順向管道連接應采用套管插接, 接口處抹專用膠水, 菅群層間接口應錯開不小于 300mm。
( 5 ) 管道單段長度不宜超過150m。
3. 梅花管管道
( 1 ) 敷設梅花管管道時,應按設計要求選用同材質的梅花管組成孔群,敷設在平整、堅實、
可靠的混凝土基礎上,基礎坡度系數一般在3‰?5‰或按設計要求。
( 2 ) 梅花管可與其他管材合并使用,可敷設在水泥管道上,或與其他塑料管混合組成孔群。
( 5 ) 梅花管管道需要做混凝土包封保護時。
( 6 ) 管道單段長度不宜超過150m。
4. ABS管管道
(1) ABS管可代替鋼管使用,直接敷設在天然地基上,坡度系數一般在3‰?5‰或按設計要
求敷設。
( 2 ) 敷設方法同雙壁波紋管。敷設完畢后可直接回填,不必做包封。
( 3 ) 管道單段長度不宜超過150m。
5. 硅芯管
( 1 ) 硅芯管可直接敷設在天然地基上。
( 2 ) 在布放前應先檢查兩端口上的塑料端帽是否封堵嚴密;布放過程中,嚴禁有水、土、
泥及其他雜物進入管內。
( 7 ) 管道單段長度不宜超過1000m。
(2009) 下列管材用于工程師,管道單段長度不宜超過 150m 的是( )。
A.雙壁波紋管 B.柵格管
C.梅花管 D.硅芯管 E. ABS 管
參考答案:
(2010)塑料管道施工中,可直接敷設在天然地基上的管材有( )。
A.雙壁波紋管 B.柵格管
C.梅花管 D. ABS 管 E.硅芯管
參考答案:
五、 管道包封: 在管道敷設完畢后, 若管道埋深較淺或管道周圍有其他管線跨越時, 應對管
群采取包封加固措施。
六、 管道溝槽回填: 要從溝槽對應的兩側同時進行, 以避免做好的管道受到過大的側壓力而
變形移位。 管道回填土時, 首層應用細土填至管道頂部500mm處后進行夯實; 管道溝槽回填后,
要做必要的管孔試通。
1L412072人(手)孔與通道施工技術
一、人(手)孔、通道的位置選擇(2013真題考點)
1 . 人(手)孔位置應符合通信管道的使用要求。在機房、建筑物引入點等處,一般應設置
人(手)孔。
2 . 管道長度超過150m時,應適當增加人(手)孔。
3 . 管道穿越鐵路、河道時,應在兩側設置人(手)孔。
4 . 小區內部的管道、簡易塑料管道、分支引上管道宜選擇手孔。
5 . 一般大容量電纜進局所,匯接處宜選擇通道。
6 . 在道路交叉處的人(手)孔應選擇在人行道上,偏向道路邊的一側;人(手)孔位置不
應設置在建筑或單位的門口、低洼積水地段。
(2013)人孔不可以在( )位置設置。
A 單位門口 B 低洼地
C 鐵道兩側 D 河道兩側 E 進入建筑物前
參考答案: AB
二、人(手)孔、通道的開挖(2011案例真題考點)
1 . 人(手)孔的開挖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標定的位置進行,開挖寬度應等于人(手)孔基
礎尺寸+操作寬度+放坡寬度,開挖工作應自上而下進行。
2 . 高低型人孔,高臺部分的地基原土不得擾動。遇不穩定土壤時,應全部開挖后再重新回
填,并做人工處理,方能進入下道工序。
3 . 開槽時, 遇不穩定土壤、挖深低于地下水位時,應進行必要的支護。
1L412080 廣播電視專業工程施工技術
1L412081廣播電視中心工藝系統施工技術
一、廣播電視中心設備機房的要求(考試重點)
(一) 不間斷電源系統: UPS 具有整流、 濾波、 穩壓等功能。 放置UPS的房間應采用隔聲材料,
以用來降低UPS所發出的噪聲。
1. UPS系統主要功能(2009、 2010、 2012真題考點)
( 1 ) 交流穩壓功能,不需要增加交流穩壓器。
( 2 ) 瞬間電網斷電的保護功能,尤其是在線式UPS不存在逆變轉換時間。
( 3 ) 后備直流供電的功能,可保障用電設備在斷電期間的電源供給,維持設備正常工作。
( 4 ) 有一定的濾波功能,能夠濾除一些電網干擾信號,起著凈化電源的作用。
(2012) 、 UPS系統主要有交流電壓、外電瞬斷保護和( )等功能。
A 提高供電效率 B 凈化電源
C 防止雷擊 D 保護人身安全
參考答案: B
2. UPS系統的基本要求
( 1 ) 必須是在線式。 ( 2 ) 沒有任何干擾信號的漏放。 ( 3 ) 有較高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 4 )
配備一定的后備蓄電池組,延長有效供電時間。
(二)空調通風系統:出風口的位置不能正放在設備機架的上方,以防止出風口的冷凝水滴
落損壞設備。
(三)地線系統:接地有兩種結構, 網狀接地、樹狀接地。網狀結構接地有著解決干擾、避
免計算機誤動作的優點,集中一點接地。
1L412082廣播電視發射工程施工技術
二、天饋線系統安裝
安裝天饋線系統時, 在超過5m及以上高空進行施工作業者, 應具備髙空作業證, 無作業
證者嚴禁上崗作業。 鋼塔、 桅桿、 天線及饋線等工程的施工和驗收所使用的測量工具、 儀器
必須經計量部門檢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內;施工中使用的主要工具應為檢驗合格的產品。
以塔基為圓心, 以塔高為半徑的范圍劃為施工區, 并應設有明顯的標志, 必要時應設圍
欄;施工區不得有高空輸電線路,否則必須采取安全防護措施;未經現場指揮人員許可, 非
施工人員不得進入施工區。 以塔基為圓心, 以塔高三分之一為半徑的范圍應劃為施工嚴禁區,
其內不得設置起重裝置及臨時設施, 未經現場指揮人員許可, 并未通知塔上停止作業, 任何
人不得進入施工嚴禁區。
有下列情況之一,不得高空作業:
(1) 當氣溫低于-15° C或高于37° C時。特殊情況需要施工,應有完備的安全保護措施。
(2) 如遇五級以上大風、大霧、雪、沙暴,塔上裹冰、附霜,施工現場或附近地區有風沙、
雷雨。
(3) 無救護汽車和救護(醫務)人員。
(4) 夜間或能見度極差的情況時。特殊情況需要施工,燈光照明應保證施工安全和要求,并
應有具體的安全保障措施。
(5) 在射頻感應區內。特殊情況需要施工,應有完備的安全保護措施。
四、 發射機的防雷與接地: 接地時, 要防止由于多點接地造成地電位不同所形成的“跨步電
壓” 。 在接地上要避免“分散的、 獨立的” 接地方式, 集中力量將主要的接地點的接地電阻
降為最低,并保證足夠的接地面積。
1L412083廣播電視有線傳輸工程施工技術
1L412084廣播電視衛星傳輸工程施工技術
一、 衛星電視接收系統的組成: 天線、 饋源、 高頻頭、 功率分配器和數字衛星電視接收機等。
二、接收天線的安裝
(一)場址的選擇:應避開風口和地質松軟不堅固的地方,以避免強風襲擊造成天線損壞或
基座沉陷。
(二)與機房之間的距離:接收天線最好與前端機房建在一起。如果不在一起,兩者距離應
小于30m,衰減不超過12dB。
(三)視野:接收天線前方的視野應開闊,盡量避開山坡、樹林、高層建筑、鐵路、高壓輸
電線等對信號電磁波的阻擋。 一般要求以天線基點為參考點, 對障礙物最高點所成的夾角小
于30° 。
(四)干擾電平:應盡量避開雷達和高壓線等強電磁場干擾源。
1L412085廣播電視建筑聲學施工技術
一、專用錄音場所(考試重點)
1. 錄音室的聲學要求:錄音室必須進行特殊的聲學處理,一是應有適當的混響時間,并且
房間中的聲音擴散均勻,二是應能隔絕外面的噪聲。
為滿足第一個要求, 錄音室的墻壁和頂棚上應布置適當的吸聲材料, 在地面上要鋪上地
毯, 以控制各種頻率的聲音在錄音室中的擴散程度, 使錄音室的混響時間符合要求。 (2010、
2013真題考點)
(2010)有利于錄音室混響時間適當、聲音擴散均勻的措施是( A)。
A.鋪地毯 B.設雙層門
C.采用厚墻 D.配置音頻處理設備
參考答案: A
為滿足第二個要求,錄音室應采取一定的隔聲措施,一般應設在振動和噪聲小的位置,
墻壁、 門、 窗應做隔聲處理, 如墻體采用厚墻或雙層墻, 采用密封式的雙層窗, 錄音室與控
制室之間的觀察窗應由不平行的三層玻璃制成,錄音室入口采用特制的雙層門,并留出3m2
以上的空間,即“聲閘” 。錄音室頂棚與上一層樓的地面之間,以及錄音室地面與下一層
褸的頂棚之間, 需要用彈性材料隔開, 與其他房間的地基間不應有剛性連接, 采取浮筑式結
構, 形成“房中房” , 隔絕噪聲和振動。 同時, 對錄音室的通風、 采暖和制冷也要采取措施,
消除發出的噪聲。
2. 演播室的聲學要求: 大型演播室既要隔絕外界的噪聲與振動的干擾, 又應妥善處理室內可
能產生的噪聲和振動。應滿足以下要求:
( 1 ) 要求盡可能短的混響時間和平直的頻率特性。
( 2 ) 良好的隔聲與減振措施。
( 3 ) 沒有聲學缺陷。
室內的地面也可鋪塑料地板或地毯, 以減小室內噪聲, 并對空調等設備所產生的噪聲采
取相應的隔聲措施。 控制室與演播室之間的觀察窗也是需要進行隔聲處理的關鍵部位, 常用
的方法是采用雙層玻璃, 兩層玻璃不能平行必要時另加一層斜放玻璃, 玻璃要有一定的厚度。
3. 錄音控制室和審聽室的聲學要求:控制室也要求有一定的空間和一定的混響時間。錄音
控制室應滿足以下具體要求:
( 1 ) 混響時間足夠短,通常在0.25?0.4s。
( 2 ) 聲學處理應左右對稱。
( 3 ) 在監聽的位置上應有平直的頻率響應。
二、常見的聲學處理措施
1. 隔聲和吸聲處理
(1) 隔聲和吸聲材料: 吸聲材料用于音質和噪聲控制, 吸聲材料可分成多孔材料吸聲、 薄板
共振吸聲和空腔共振吸聲。 按照聲學要求, 除了吸聲外, 還有反射、 擴散聲場和利用腔體共
振吸收相關的低頻聲能的裝置。
(2) 主要的措施:室內的地面也可鋪塑料地板或地毯,以減小室內噪聲,并對空調等設備所
產生的噪聲采取相應的隔聲措施。 控制室與演播室之間的觀察窗也是需要進行隔聲處理的關
鍵部位, 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雙層玻璃, 夾層空間不要造成兩玻璃平行的腔體, 玻璃要有一定
的厚度。
2. 聲學施工要求
( 5 ) 雙層墻和浮筑套房的雙層結構之間避免剛性連接,必不可少的管道要在縫隙處斷開,
并做軟連接。
( 6 ) 隔聲門窗的邊沿與墻體、樓板之間的縫隙一定要堵嚴,免得漏聲。
三、錄音室和演播室的空調和給排水的聲學要求
1. 空調專業的施工要求
( 1) 空調設備嚴格按照要求做好減振與消聲。
( 2 ) 空調設備安裝不僅要求設備與基礎之間減振,而且在基礎與機房地面之間也要采取減
振措施,即雙級減振措施。
( 3 ) 空調管道在穿越各類錄音室、演播室的墻體處,需做隔聲的穿墻套管。
( 4 ) 廣播電視中心的各類錄音室、演播室的送、回風口宜采用風口消毒器或消聲靜壓箱,
同時風口與消聲靜壓箱之間采用一段軟接風道,防止管道的附加噪聲與振動。
( 5 ) 吊裝的空調設備及管道均應采用減振支架和吊架。
2. 給排水和消防系統專業的施工要求
( 1 ) 凡穿越錄音室、演播室的給排水及消防系統的管道均應采取隔振措施,防止管道固體
傳聲。 (2006真題考點)
(2006) 穿越錄音室、演播室的給排水及消防系統的管道均應采?。?)措施,防止管道
固體傳聲。
A.消聲 B.軟連接
C.隔振 D.雙級減振
參考答案: C
( 2 ) 為防止給排水和消防系統設備的噪聲和振動傳入廣播電視中心噪聲標準高的房間, 管
道和設備應做隔聲、隔振處理。
1L412086演播室燈光施工技術
一、演播室燈光
演播室燈光系統主要包括: 懸吊裝置:燈具、光源及燈用電器附件(2009真題考點) ; 燈
光控制系統; 燈光專用供電設備;電纜和電纜橋架。
二、燈具的支撐懸吊裝置: 常用懸吊裝置有滑軌式、吊桿式和行車式。
三、配電設施
(一)電源要求
2 . 重視三相交流配電中心線的接零、接地和導線的截面積。一是中心線具備一定的載流截
面,最小也不能小于相線負載的1/3載流截面,使中心線上沒有過大的電阻。二是中心線要
良好接零。
3 . 要考慮電源的相位問題。
1L412087廣播電視工程供配電要求
一、電視中心供配電特點
(一)負荷分類:動力負荷分為中心工藝負荷、照明及電熱負荷、空調及水泵等動力負荷三
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