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務中心: | 0371-55696552 18037153049 |
您的當前位置:魯班培訓-一建培訓,二建培訓,監理,注冊安全工程師等 > 復習備考 > 歷年真題 >
2017年一級建造師《市政工程》真題及答案
2017年一級建造師考試《市政工程》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一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建城鎮道路改擴建工程,全長2km,工程項目主要包括:(1)原機動車道的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2)原機動車道兩側加寬、新建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3)新建人行天橋一座,人行天橋樁基共設計12根,為人工挖孔灌注樁,改擴建道路平面布置如圖1所示,灌注樁的樁徑,樁長見表1—1
施工過程中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項目部將原已獲批的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施工部署:非機動車道(雙側)→人行道(雙側)→挖孔樁→原機動車道加鋪。改為挖孔樁→非機動車道(雙側)→人行道(雙側)→原機動車道加鋪。
事件二:項目部編制了人工挖孔樁專項施工方案,經施工單位總工程師審批后上報總監理工程師申請開工,被總監理工程師退回。
事件三:專項施工方案中,鋼筋混凝土護壁技術要求有:井圈中心線與設計軸線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上下節護壁搭接長度不小于500mm,模板拆除應在混凝土強度大于2.5MPa后進行。
事件四: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前,項目部進行了外觀調查,并采用探地雷達對道板下狀況進行掃描探測,將舊水泥混凝土道板的現狀分為三種狀態;A為基本完好;B為道板面上存在接縫和裂縫;C為局部道板底脫空,道板局部斷裂或破碎;
事件五:項目部按兩個施工隊同時進行人工挖孔樁施工,計劃顯示挖孔樁施工需57天完工,施工進度計劃見表1—2,為加快工程進度,項目經理決定將⑨、⑩、?、?號樁安排第三施工隊進場施工,三隊同時作業。
【問題】
1.事件一中,項目部改變施工部署需要履行哪些手續?
2.寫出時間二中專項施工方案被退回的原因?
3.補充事件三中鋼筋混凝土護壁支護的技術要求?
4.事件四中,在加鋪瀝青混凝土前,對C狀態的道板應采取哪些處理措施?
5.事件五中,畫出按三個施工隊同時作業的橫道圖,并計算人工挖孔樁施工要求的作業天數。
【參考答案】
1.需履行施工組織設計變更程序。應由項目負責人主持(組織)重新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文件,報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批、加蓋公章、填報會簽審批表,報監理單位(總監)批準,經建設單位同意后實施。
2.被退回的原因有兩點:(1)專項方案未組織專家論證,本工程中人工挖孔樁深度超過了16米,施工單位應編制專項方案并組織進行專家論證;
(2)方案審批程序不符合要求:施工單位組織專家論證后,根據專家論證報告修改完善專項方案,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及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簽字后實施。
3.(1)護壁的厚度、鋼筋配筋、混凝土強度等級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2)每節護壁必須保證振搗密實,并應當日施工完畢;
(3)應根據土層滲水情況使用速凝劑。
4.基底處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開挖式基底處理,即換填基底材料;另一種是非開挖式基底處理,即注漿填充脫空部位的空洞。
(1)對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斷裂或碎裂部位,將破壞部位鑿除,換填基底并壓實后,重新澆筑混凝土。
(2)對于脫空部位的空洞,采用從地面鉆孔注漿的方法進行基底處理。
5.橫道圖如下所示。根據橫道圖可知,人工挖孔樁施工的作業天數為:21+18=39天。
案例二
背景資料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橋梁工程。該橋上部結構為16*20m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每跨布置空心板30片。進場后,項目部編制了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內容包括:
(1) 根據現場條件和設計圖紙要求,建設空心板預制場。預制臺座采用槽式長線臺座,橫向連續設置8條預制臺座,每條臺座1次可預制空心板4片,預制臺座構造如圖所:
(2) 將空心板的預制工作分解成:①清理模板、臺座;②刷涂隔離劑;③鋼筋、鋼絞線安裝;④切除多余鋼絞線;⑤隔離套管封堵;⑥整體放張;⑦吊裝存放;⑧整理張拉;⑨拆除模板;⑩安裝模板;?澆灌混泥土;?養護等12道施工工序。
(3)計劃每條預制臺座(周轉)效率為10天,即考慮臺座在正常流水作業節拍的情況下,每10天每條預制臺座均可生產4片空心板。
(4)施工單位依據總體進度計劃,空心板預制80天后,開始進行吊裝作業,吊裝進度為平均每天吊裝8片空心板。
問題:
1.根據預制臺座縱斷面示意圖中結構,指出該空心板的預應力體系屬于那種形式?寫出構件A的名稱。
2.寫出空心板預制流程圖中空心板施工工藝流程框圖中施工工序B、C、D、E、F、G的名稱。(選用背景資料給出的施工工序的代號或者名稱作答)
3.列式計算完成空心板預制所需天數?
4.空心板預制進度能否滿足吊裝進度的需要?
【參考答案】
1.由圖可知預應體系屬于先張法預應力施工。構件A為預應力筋。
2.B為:②刷涂隔離劑;C為:⑤離套管封堵;D為:⑦整體張拉;E為:⑩澆筑混凝土;F為:?養護;G為:⑥整體放張。
3.(1)據背景資料“該橋上部結構為16×20m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可知該橋為16跨。則
該橋梁工程共需要預制力空心板為:30×16=480片;
(2)按照每10天預制臺座可生產4片空心板的要求,項目部設置8條預制臺,則項目部每10天可預制的空心板數量為:8×4=32片;
(3)則完成預制空心板所需的天數為:480÷32×10=150天。
4.(1)不滿足吊裝進度。
(2)截止第80天為止,預制剩余天數:150-80=70天,吊裝預制空心板需要的天數為:480片÷8天=60天<70天,因此不滿足。[page]
案例三
背景資料
某公司承接一項供熱管線工程,全長1800m,直徑DN400mm,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外護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預制保溫管,其結構如圖3所示;其中340m管段依次下穿城市主干路、機械加工廠,穿越段地層主要為粉土和粉質粘土,有地下水,設計采用淺埋暗挖法施工隧道(套管)內敷設,其余管段采用開槽法直槽法直埋敷設。
項目部進場調研后,建議將淺埋暗挖隧道法變更為水平定向鉆(拉管)法施工,獲得建設單位的批準,并辦理了相關手續。
施工前,施工單位編制了水平定向鉆專項施工方案,并針對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地面開裂、冒漿、卡鉆、管線回拖受阻等風險,制定了應急預案。
工程實施過程中發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當地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例行檢查時,發現該工程既未在規定時限內開工,也未辦理延期手續,違反了相關法規的規定,要求建設單位改正。
事件二:預制保溫管出廠前,在施工單位質檢人員的見證下,廠家從待出廠的管上取樣,并送至廠實驗進行保溫層性能指標檢測,以此作為見證取樣試驗。監理工程師發現后,認定其見證取樣和送檢程序錯誤,且檢測項目不全,與相關標準的要求不符,及時予以制止。
事件三:鉆進期間,機械加工廠車間地面出現隆起、開裂、并冒出黃色泥漿,導致工廠停產。項目部立即組織人員按應急預案對冒漿事故進行處理,包括停止注漿;在冒漿點周圍圍擋,控制泥漿面積等,直至最終回填夯實地面開裂區。
事件四:由于和機械加工廠就賠償一事未達成一致,穿越工程停工兩天,施工單位在規定的時限內通過監理單位向建設單位申請工程順延。
問題:
1.與水平定向鉆法施工相比,原淺埋暗挖隧道法施工有哪些劣勢?
2.根據相關規定,施工單位應當自建設單位領取施工許可證之日起多長時間內開工(以月數表示)?延期以幾次為限?
3.給出事件二中見證取樣和送檢的正確做法,并根據《城鎮供熱管網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28-2014規定,補充預制保溫管檢測項目。
4.事件三中冒漿事故的應急處理還應采取哪些必要措施?
5.事件四中,施工單位申請工期順延是否符合規定?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劣勢有:(1)資源消耗大。淺埋暗挖法適用管徑1000mm以上,直徑400mm的管道使用淺埋暗挖較為費資源;
(2)不利于組織施工。該穿越地段長度為340m,長度較短,不宜使用淺埋暗挖施工。
(3)危險性高、成本高、進度慢。因為穿越地層為粉土和粉質粘土,有地下水,使用淺埋暗挖法還需要進行地層加固、施工降水及初期支護。
2.據相關規定應在3個月內開工。延期以2次為限,每次不超過3個月。
3.(1)施工單位在對進場保溫管實施見證取樣前要通知負責見證取樣的監理工程師,在該監理工程師現場監督下,承包單位按相關規范的要求,完成材料、試塊、試件等的取樣過程。完成取樣后,承包單位將送檢保溫管樣品裝入木箱,由監理工程師加封,然后送往試驗室進行檢驗。
(2)預制保溫管檢測項目:保溫管的抗剪切強度、保溫層的厚度、密度、壓縮強度、吸水率、閉孔率、導熱系統及外護管的密度、壁厚、斷裂伸長率、拉伸強度、熱穩定性。
4.冒漿應急措施:啟動應急預案,停止鉆進,并采取地面注漿、若較為嚴重可采用凍結法防止事故擴大;及時查找問題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清理外運泥漿防止污染環境;做好人員施工防護。
5.不符合規定。理由為:工期延誤是由于施工單位原因,處理不當,造成了底面冒漿,影響了工期,屬于施工單位應當承擔的責任,因此不能申請延期(索賠工期)。[page]
案例四
背景資料
某城市水廠改擴建工程,內容包括多個現有設施改造和新建系列構筑物。新建的座半地下式混凝沉淀池,池壁高度為5.5m,設計水深4.8m,容積為中型水池:鋼筋混凝土薄壁結構,混凝土設計強度C35、防滲等級P8。池體地下部分處于硬塑狀粉質黏土層和夾砂黏土層,有少量淺層滯水,無需考慮降水施工。
鑒于工程項目結構復雜,不確定因素多。項目部進場后,項目經理主持了設計交底;在現場調研和審圖基礎上,向設計單位提出多項設計變更申請。
項目部編制的混凝沉淀池專項施工方案內容包括:明挖基坑采用無支護的放坡開挖形式;池底板設置后澆帶分次施工:池壁豎向分兩次施工,施工縫設置鋼板止水帶,模板采用特制鋼模板,防水對拉螺栓固定。沉淀池施工橫斷面布置如圖4所示。依據進度計劃安排,施工進入雨期。
混凝沉淀池專項施工方案經修改和補充后獲準實施。
池壁混凝士首次澆筑時發生跑模事故,經檢查確定為對拉螺栓滑扣所致。
池壁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掛編織物灑水養護,監理工程師巡視發現編織物呈干燥狀態,發出整改通知。
依據廠方意見,所有改造和新建的給水構筑物進行單體滿水試驗。
問題:
1.項目經理主持設計交底的做法有無不妥之處?如不妥,寫出正確做法。
2.項目部中請設計變更的程序是否正確?如不正確,給出正確做法。
3.找出圖4中存在的應修改和補充之處。
4.試分析池壁混凝土澆筑跑模事故的可能原因。
5.監理工程師為何要求整改混凝土養護工作?簡述養護的技術要求。
6.寫出滿水試驗時混凝沉淀池的注水次數和高度。
【參考答案】
1.不妥之處在于,設計交底應由建設單位組織并主持進行,設計、監理、施工單位均應參加,而并不是施工單位組織主持。
2.變更流程不妥,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無合同關系,施工單位無權直接要求設計單位進行變更。
正確做法應為:由施工單位向監理單位提出變更申請,經監理單位審核通過后提交建設單位,通過建設單位聯系設計單位進行設計變更,當設計單位變更后出具變更圖及相應變更后的工程量清單,由監理單位出具變更令,施工大衛按照變更令進行施工。
3.需要修改(1)邊坡是成層土,不同土質處應該采用分級過渡平臺或者設置為折線形邊坡(上陡下緩)(2)內外模板采用對拉螺栓固定時,應該在對拉螺栓的中間設置防滲止水片;(3)施工縫處應該設置鋼板止水帶;(4)底板施工時,墊層之后缺少防水層施工
4.模板及支撐的剛度不夠,未進行質檢就投入使用的;澆筑混凝土量過大或者是速度過快;未分層施工,未對稱施工造成偏壓;專項方案未經審批及交底,同時沒有人監督管理。
5.采用延長拆模時間和外保溫等措施,使內外溫差在一定范圍之內。通過減少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減少溫度裂縫;對于地下部分結構,拆除后及時回填土控制早期、中期開裂;注意養護期間灑水,保持濕潤。
6.主要注水三次,以設計水深4.8m為依據進行注水,每次注水高度為4.8÷3=1.6m
第一次注水位置:距池底深1.6m,標高:-4.5m+1.6m=-2.9m;
第二次注水位置:距池底深3.2m,標高:-2.98m+1.6m=-1.3m;
第三次注水位置:距池底深4.8m,標高:-1.3m+1.6m=-0.3m。[page]
案例五
背景資料
某公司承建城區防洪排澇應急管道工程,受環境條件限制,其中一段管道位于城市主干路機動車道下,垂直穿越現狀人行天橋,采用淺埋暗挖隧道形式;隧道開挖斷面3.9×3.35m。橫斷面布置如圖5所示。施工過程中,在沿線3座檢查井位置施做工作豎井,井室平臺尺寸長6.0m,寬5.0m。井室、隧道均為復合式襯砌結構,初期支護為鋼格柵+鋼筋網+噴射混凝土,二襯為模筑混凝土結構,襯層間設塑料板防水層,隧道穿越土層主要為砂層、粉質黏土層、無地下水。設計要求施工中對機動車道和人行天橋進行重點監測,并提出變形值控制值。
施工前項目部編制了淺埋暗挖隧道下穿道路專項施工方案,擬在工作豎井位置占用部分機動車道搭建臨時設施,進行工作豎井施工和出土,施工安排3個豎井同時施作,隧道相向開挖以滿足工期要求,施工區域項目部采取了以下環保措施:
(1)對現場臨時路面進行硬化,散裝材料進行覆蓋。
(2)臨時堆土采用密目網進行覆蓋
(3)夜間施工不進行露天焊接作業,控制好照明裝置燈光亮度。
問題:
1.根據圖5分析隧道施工對周邊環境可能產生的安全風險。
2.工作豎井施工前,項目部應該向哪些部門申報、辦理哪些報批手續?
3.給出下穿施工的重點監測項目,簡述監測方式。
4.簡述隧道相向開挖貫通施工的控制措施。
5.結合背景資料,補充項目部應采取的環保措施。
6.二襯鋼筋安裝時,應對防水層采取哪些防護措施。
【參考答案】
1.主要是隧道施工影響范圍內的安全風險具體為:
(1)地表道路路面變形(沉陷、開裂、隆起)引起交通安全風險
(2)人行天橋沉陷、位移變形引起結構物變形的安全風險
(3)隧道斷面距離樁基較近,影響樁基的承載能力。
2.(1)工作豎井施工前,項目部應向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門申報交通導行方案。
(2)需要臨時占用城市道路的,須經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批準。
(3)因工程建設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應當持城市規劃部門批準簽發的文件和有關設計文件,到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辦理審批手續。
(4)向市政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渣土運輸手續。
(5)因建設或者其他特殊需要臨時占用城市綠化用地,須經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臨時用地手續。
3.隧道內應重點監測:周邊位移、拱頂下沉、拱墻內應力及地面隆起,采用收斂儀及全站儀斷面法監測;
道路重點監測:地面變形及路面開裂,采用人工巡查(水準儀監測標高)配合監控系統(監測路面開裂)的方式;
人行天橋重點監測結構物沉降及變形,通過儀器進行變形監測;
豎井重點監測圍護墻頂水平位移及周邊地表沉降,采用儀器進行水平位移監測。
4.相向開挖的兩個開挖面相距約2倍隧徑時,應停止一個開挖作業面,進行封閉;由另一開挖作業面貫通開挖
5.(1)大氣污染防治:土方應采取覆蓋、固化、綠化、灑水降塵措施;施工現場出入口設置灑水清洗裝置,對過往車輛進行灑水、清洗;對施工場地的臨時道路進行硬化處理,灑水降塵;土方、廢棄物及時安排密閉車輛專車清運,車輛按規定路線行駛,坡度、轉彎應緩慢;安排專人對道路進行清掃;
(2)噪聲污染防治:對現場施工噪聲進行檢測,強噪聲實施遠離居民,車輛禁止鳴笛,工具、材料等輕拿輕放,夜間施工辦理相關手續。
(3)光污染防治:按設計和規范設置照明裝置,照明光源朝向場內,電焊作業等強光作業搭設罩棚。
6.(1)鋼筋綁扎時鋼筋頭加裝保護套,按照時注意角度不要對向防水層,防止刺破、磨損防水層,如果損壞應及時修復;
(2)鋼筋焊接時,在焊接作業與防水層之間增掛防護板,防止電火花飛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