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備考

業務中心: | 0371-55696552 18037153049 |
您的當前位置:魯班培訓-一建培訓,二建培訓,監理,注冊安全工程師等 > 復習備考 > 備考歷程 >
2015年一級建造師工程法規重點總結(六)
作者:魯班培訓 來源:魯班培訓 瀏覽: 添加日期:2015-08-12
101、招標人不履行與中標人訂立的合同的,應當雙倍返還中標人的履約保證金
102、(1)設計采購施工(EPC) \交鑰匙總承包;(2)設計一施工總承包(D-B);(3〉設計一采購總承包(E-P);(4)采購一施工總承包(P-C)
103、★《建筑法》規定,建筑工程總承包單位按照總承包合同的約定對建設單位負責。分包單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約定對總承包單位負責。總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就分包工程對建設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104、大型建筑工程或者結構復雜的建筑工程可以由兩個以上的成包單位聯合共同承包
105、違法分包,是指下列行為: (1)建設工程總承包合同中未有約定,又未經建設單位認可,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部分建設工程交由其他單位完成的; (2)施工總承包單位將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分包給其他單位的 (3)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建設工程再分包的。
106、被投訴舉報和處理,行政處罰等情況應當作為不良行為記人其信用檔案。企業的借用檔案信息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示。
107、施工單位不良行為記錄認定標準:(一)資質不良行為認定標準(二〉承攬業務不良行為認定標準(三〉工程質量不良行為認定標準(四)工程安全不良行為認定標準(五)拖欠工.程款或工人工資不良行為認定標準
108、建筑市場誠信行為記錄信息的公布時間為行政處罰決定做出后7日內,公布期限一般為6個月至3 年;良好行為記錄信息公布期限為3年。違法行為記錄公告為6個月。
109、合同的訂立應當遵循:平等原則、自愿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合法原則等
110、合同的分類:
(1)有名合同與無名合同;(2)雙務合同與單務合同;
(3)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 ; (4)要式合同與不要式合同;
(5)有償合同與無償合同;(6)主合同與從合同
111、邀約可以撤回,但撤回邀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要約可以撤銷,但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11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1)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2)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并已經為履行合同做了準備工作。
113、"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 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114、發包人未按照約定的時間和要求提供原材料、設備、場地、資金、技術資料的,承包人可以順延工程日期,井有權要求賠償停工、窩工等損失.
115、隱蔽工程在隱蔽以前,承包人應當通知發包人檢查。發包人沒有及時檢查的、承包人可以順延工程日期,并有權要求賠償停工、窩工等損失。
116、當事人對建設工程實際峻工日期有爭議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1)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的,以竣工驗收合格之日為竣工日期; (2) 承包人已經提交竣士驗收報告.發包人拖延驗收的,以承包人提交驗收報告之日為竣.工日期; (3)建設工程未經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的.以轉移占有建設工程之日為竣工日期
117、當事人對工程量有爭議的,按照施丁.過程中形成的簽證等書面文件確認。承包人能夠證明發包人同意其施工,但未能提供簽證文件證明工程量發生的,可以按照當事人提供的其他證據確認實際發生的工程量。
118、發包人欠付工程款,不僅應當支付余款,還應當支付工程款利息。利息從應付工程價款之日計付,當事人對付款時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下列時間視為應付款時間:(1)建設工程已實際交付的,為交付之日; (2)建設工程沒有交付的,為提交竣工結算文件之日; (3)建設工程未交付,工程價款也未結算的,為當事人起訴之日。
119、(1)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優先受償權優于抵押權和其他債權(2)消費者交付商品房的全部或者部分款項后,承包人就該商品房享有的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不得對抗買受人。(3)建筑工程價款包括承包人為建設工.程應當支付的工作人員報酬、材料款等實際支出的費用,不包括承包人因發包人違約所造成的損失。(4)建設工程承包人行使優先權的期限為6個月,自建設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設工程合同約定的梭工之日起計算
120、《合同法》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賠償損失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潤。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合理預見原則)
